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的父母亲抱怨,当自己的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些父母亲选择粗暴对待孩子,非打即骂,然而结果却一点都得不到改善,本期节目园长妈妈与奶爸将与我们讨论的就是在生活中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怎么去引导。

一般情况下,孩子的不良行为都是别人告知父母,作为理性的父母第一要学会接纳别人提醒、提示和提出。有的父母会抗拒,可能因为他自己都有这些不良行为。父母要先了解说的人用的什么语气什么立场,有的人是职责所在比如老师,有的是亲人比如爷爷奶奶,还有路人通常讲话可能比较委婉,父母应该放下情感,思考对方的提醒和提示。

园长妈妈将引导孩子不良行为的方法分为五个大点阐述。

首先,园长妈妈认为不要将孩子某个行为盲目定义为不良行为。

第二,当别人提出孩子有不良行为时,父母不要对提出人有粗暴的反应,也不要对孩子有情绪粗暴反应,不要恼羞成怒。

第三,父母要给一段时间去观察孩子的行为,要听其言观其行。

第四,当孩子有不良行为,父母首先要思考自己的原因,很多时候都是因为父母亲或者家庭环境等对孩子造成了影响。

第五,也是最重要最实用的一点,园长妈妈分享了“123原则”,原则详细讲述了帮助孩子改善不良行为的具体做法,想要了解的父母们快点击“阅读原文”直接收听节目吧!

节目最后,奶爸认为只要坚持以上一个个步骤,一些不良的的行为会在时间的积累下和耐心的浇灌下得到改善,哪怕只改善50%都是进步。园长妈妈也最后提醒,父母在孩子不良行为的引导过程中是关键人物,父母要愿意改变也要愿意提升,所有改变从自己开始,对孩子不良行为的引导既是孩子的战争也是针对父母自己的战争,改变的一小步其实就是孩子拐点的一大步。

 

点击这里收听本期节目

 

640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